第四百七十三章 、蝗灾(2 / 4)

复山河 新海月1 4773 字 16天前

是非常有限的。

老祖宗留下的治蝗方法,非常考验官府的组织能力,还必须第一时间采取行动。

遗憾的大虞官僚集团早就已经腐化,朝堂上充斥着大量的腐儒沉官。

一个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整天只知道之乎者也。

面对天灾,唯一的做法,就是向朝廷报灾。

具体该怎么解决,完全听朝廷的指挥。

……

太和殿。

“受干旱的影响,北方多地出现蝗灾,蝗虫大军正在祸害地方。

诸位臣公,可有治蝗妙策?”

首辅姜书翰一脸疲惫的询问道。

自从收到蝗灾爆发的消息,内阁就召开了紧急会议,寻求解决之策。

可惜朝廷收到消息的时间太晚,地方官把灾情上报到京师之时,蝗虫大军早就已经泛滥。

传统的火烧,张网捕捉,都是治标不治本。

面对已经泛滥的蝗虫大军,此时才采取行动,一切都已经晚了。

找不到解决之法,只能把事情拿到朝堂上讨论。

“首辅,区区蝗灾,何足道哉!

《齐民要术》、《农书》上早有记载治蝗之策,只需勒令各地衙门,按照上面的内容执行即可。”

白发老者一开口,姜书翰就被气了一个半死。

事实证明,腐儒就是腐儒,不会因为年龄增长,个人能力也跟着增长。

如果按照《齐民要术》、《农书》上的治蝗策,就能解决蝗虫的问题,那么蝗灾也不配成为农耕时代第一天灾。

“崔大人言之有理,老祖宗早就留下了解决之策,只需按部就班执行即可。

灾情泛滥,定是地方官学识不足。

当劝诫百官,多读圣贤之书,明圣人之大道……”

国子监祭酒附和后,一众腐儒纷纷响应,仿佛完成了一项伟业。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之家,高中进士之后,全部留在京中任职。

到地方上历练过一圈,重新回到中央朝堂的,情况就要好上很多。

虽然也不知道解决之法,最起码知道这种强行套用书本知识的操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推崇“圣贤书”是政治正确,哪怕明知道上面的内容不靠谱,大家也不能明着反对。

经过这么一折腾,话题直接被带偏。

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通过这件事,朝廷高效的完成了一轮人才筛选。

众阁臣互相对视一眼后,瞬间给这些腐儒,贴上了“蠢货”的标签。

无论派系出身,这种“蠢货”,肯定是不能重用的。

谁也无法保证,这帮人灵机一动,能够干出什么蠢事来。

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些人,貌似很受太上皇喜欢。

几乎全是永宁帝时期,陆续提拔起来的。

“既然有了解决之法,我看就这么执行吧!”

次辅白季临没好气的说道。

能不能解决问题不重要,关键是在这种时候,内阁必须要做点儿什么。

在朝堂上混,甩锅是必备技能。

朝廷给出了方案,没有把蝗灾扑灭掉,那就是地方官的责任。

下面的官员要骂,就去骂提出方案的人。可不是内阁要强行推动,完全是朝堂上众望所归。

一群大儒在吆喝,内阁只是顺应大势。

政治责任推了出去,蝗灾导致的后遗症,还需要朝廷负责善后。

受蝗灾影响,上述地区今年的税款,肯定是指望不上。

不光收不起来钱,还要再出一笔赈灾款,以维护地方稳定。

倘若运气不好,蝗灾继续向外界蔓延,那么局势还会更加糟糕。

朝廷的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