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抗战期间,在激烈艰苦的抗战之余,果党政府依然没有忘记废除中医的事情,特地成立了一个“审查国医资格委员会”,由政府组织对中医进行考试,未通过者不许行医,一番审查下来,一度使绝大部分中医从业者丧失了执业资格。
当时政局动荡,教育部的官员不断更换,但一直到1949年,中医都没能进入正规教育系统。
第四次是新华夏成立后,卫生部两位副部长贺诚和李斌企图废禁止中医。
新华夏成立,中医界兴奋雀跃,本以为中医的春天来了,不料情况却更加严峻了。
卫生部两位副部长贺诚和王斌均反对中医。
其中,王斌副部长推崇余百之,反中医最为坚决,他认为中医是“封建医学”,因而应当随着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他完全抹杀中医在保护人民健康方面的作用,认为中医“以人民保健与治疗所需要的科学知识来衡量,他们都是不合格的,他们只能在农民面前起到精神上有医生治疗的安慰作用”。
1950年,中央卫生部召开了第一次卫生行政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竟然把余百之请来当特邀代表,为废除中医出谋划策。
由此,余百之的废除中医主张在二十多年后新华夏成立之际,居然借尸还魂!
由于时过境迁,余百之改变了在1929年的说法,而将“废止”变成“改造”,提出了“改造旧医实施步骤”案,主旨是“淘汰多数,保留少数,加以改造,变为医助”。
卫生部据此把中医的行医资格取消,在全国各地办起了进修学校,将中医集中起来学习西医,考试不合格者一律取缔行医资格。
当谭润峰同志听到卫生部要求中医学习西医的做法后说:“今后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西医学习中医,而不是中医学西医。”并责令组成调查组调查卫生部废除中医之事。
不久王斌、贺诚受到登报点名批评,撤销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党组书记兼第一副部长贺诚与副部长王斌的职务。
1954年7月,刘东来同志在卫生部司局长座谈会中正式提议恢复中医,这才让大陆的中医活了下来。
尽管中医活了下来,但不可避免地还是遇到了生存的危机(至于原因,前面第2034章前后有内容说过,就不水文了)。
按照前世的历史进程,中医还是要走上衰退的道路。
改开前,中医的问题主要是资金和技术不足,技术包括中药材种植技术、提炼技术、加工技术等。
因为缺少资金,没有办法推广,在全国人民抵抗病魔的时候发挥作用。
改开之后,中医的问题更多了,也更致命了。
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发展,在国家的支持下,中医应该是能有所作为的。
但改开之后西医进来了,外国资本进来了,这是一个超过十亿人的巨大市场,自然让他们垂涎三尺。
而中医是西医及其背后的资本进入华夏赚大钱的最主要障碍。
于是一场场针对中医的阴谋就开始了。
就算有陈晋,有国防科工局在,中医的发展受到阻碍和打压,也是肯定会存在的、
前面也说过,中医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很多,除了西医及外国资本的打压外,还有国内的政策倾向,但更重要的是客观问题,那就是中草药的生产和药效的保证。
面对一个十几亿人的市场,靠自然条件下生产的中草药显然是不够的,但是人工种植的中草药怎么保证药效呢?
中草药药效的问题,也导致中医很多经方到了现在效果差了很多,甚至没有了效果。
真不是经方不起作用,而是古代的医生研究出经方的时候,那用的可是真材实料的野生药材,那都是吸取了日月精华的天材地宝,药效自然是足足的,肯定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