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好大的手笔啊!!(1 / 3)

晨雾如纱,缠绕着太行山脉的峰峦沟壑,将整片山林晕染成淡青色。唐毅伏在崖边一棵百年老松的枝干上,劲装衣角凝结的露珠顺着布纹滑落,滴在下方的枯叶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痕迹。他呼吸极轻,胸腔起伏几乎不可察觉,塑魂境的灵力在体内缓缓流转,将自身气息与周围的草木、晨雾完美融合——即便是嗅觉敏锐的山兽,也难辨出这处枝桠间藏着一个活人。

目光越过层层雾霭,下方蜿蜒的山路隐约可见。这是进入太行深处的必经之路,路面最窄处仅容两车并行,一侧是陡峭的崖壁,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忽然,一阵沉闷的引擎声顺着风势传来,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唐毅眼神一凝,灵力悄然灌注到双耳,听觉瞬间被放大数倍——轮胎碾过碎石的“咯吱”声、金属部件的轻微碰撞声、甚至士兵之间低低的指令声,都清晰地传入耳中。他微微调整姿势,透过松枝的缝隙往下望去,只见晨雾中渐渐驶出一列军绿色的车队,车头的军徽在微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正是赶来的机械化步兵营。

车队行进得极为规整,头车与尾车之间保持着五十米的安全距离,每台卡车的驾驶位旁都坐着一名警戒士兵,士兵手中握着加装了战术导轨的95式自动步枪,枪口朝下贴在大腿外侧,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山路两侧的密林。唐毅数了数,车队共三十四辆卡车,其中十辆车厢蒙着加厚的军绿色苫布,苫布边缘用带锁扣的军用绑带牢牢固定,凸起的轮廓棱角分明,光是从外形便能看出内里装备的厚重——这与王振国纸条上“重型火力配置”的描述完全吻合。

“剩余的二十四辆卡车,按机械化步兵营标准编制,每台载员三十五人,除去驾驶员和重武器操作员,战斗人员约八百四十人,再加上通讯、工兵等战斗支援人员,总人数应在九百五十人左右。”唐毅在心中快速估算,与王振国提供的情报完全吻合。他注意到,每台卡车的车顶都架着两具“红箭-12”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导弹弹体被迷彩布包裹,只露出带夜视功能的瞄准装置;车厢两侧的射击孔里,89式重机枪的枪管斜斜探出,枪口加装了消焰器,枪身被固定在可360度旋转的支架上,显然是为应对突发伏击准备;更令人心惊的是,尾车车厢顶部还架着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弹链如长蛇般缠绕在枪身旁,足以对低空目标形成压制——这支队伍的火力配置,完全是按“攻坚作战”标准准备的。

车队缓缓驶近,唐毅能清晰看到士兵们的模样:他们身着荒漠数码迷彩服,肩章上印着“机械化步兵第127营”的标识,战术头盔侧面装有夜视仪支架,胸前的战术背心挂满95式步枪的30发弹匣——每人至少携带6个备用弹匣,腰间别着2枚82-2式手榴弹,大腿外侧的枪套里插着92式手枪,靴筒处绑着军用匕首。即便在颠簸的车厢里,士兵们也保持着坐姿端正,双手搭在膝盖上,手指随时能触碰到武器,没有一人随意交谈或晃动身体——这份随时待命的战备状态,绝非临时拼凑的队伍能拥有。

“好大的手笔啊! ”唐毅口中低声自语道。他没有选择贸然行动,一来此刻天已微亮,山路视野逐渐开阔,车队前后的警戒士兵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异动便会被察觉;二来此处距离雷幽宗的古武基地尚有上百余里,若在此地开战,枪声和爆炸声必然会惊动另一支步兵营和三千古武弟子,打乱原本的“逐个击破”计划。

待车队最后一台卡车驶过崖下的弯道,唐毅才缓缓起身。他脚尖在松枝上轻轻一点,身形如柳絮般飘向下方的密林,落地时脚掌先着地,再顺势屈膝缓冲,整个过程没有发出半点声响。他顺着山路旁的陡坡往下走,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岩石或树根上,避开易发出声响的枯草丛——

进入密林后,唐毅放慢了脚步,与车队保持着两百米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