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把头瞅瞅郑文斗的背影,回头轻叹一声儿,“老邱,大牛和昭文那两孩子怕是留不下了!”
“哈哈哈,留不下就不留了,让他们跟着万少走吧,俺是信服了!唉,还以为这辈子瞧不见报仇的那一天儿了……”
“嗯,救灾放赈的仁厚富户也是常有,可为了护住乡民百姓去拼命的队伍,咱是真没听见过啊!来的时候俺这心里扑腾了一道儿,只怕他们胡来,没成想,人家比咱们想得可周全多了!昭文要跟着去,俺不拦着……”
两位船把头和二十户人家的心思先不用说了,船舱的角落里,郑文斗、老蔫、成大午抓紧时间在问讯着邓大眼儿。随后万安轮在漆黑的洋面上向北兜了个小圈儿,瞄着芝罘【音:服】岛上东角的灯塔悄悄滑进了芝罘湾。
【烟台此地原来叫做芝罘,芝罘岛准确的说是半岛,形状像一支从陆地伸进大海的灵芝,罘是渔猎用的网,大致的意思是说像灵芝状的渔猎之地】
芝罘岛南边的海岸线上,还有一处微微凸进大海的小小丘陵台地,明代洪武年间,在台地上建了防倭传讯的烟火台墩,故名烟台山,还在烟台山正南三里处建了一座奇山所城,驻军统辖这一带的海防。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清朝又被迫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后来这里就成了洋鬼子要求的通商口岸,烟台山的台地上风景优美,那里便成了英法美俄的领事馆区。烟台山西侧在芝罘湾里修建了东、西两道长长的防浪堤,围上了太平湾码头。从烟台山下往南到奇山所之间,以码头商埠为核心,逐渐向东西两面扩展成了大烟台的街市区。
邱伯、孟伯还是小年青的时候,就在烟台的英商船上学徒了,对这里熟得那是不能再熟,两位船把头驾驶着万安轮并未进防浪堤,而是靠近了烟台山东南边的海岸线,这里相对西边的码头区那里,显得更空旷寂静,凌晨三点的时候,万安轮上放下舢板,把成大午和老蔫的行动小组送上了滩头。
邱伯对烟台的区巷如数家珍,比邓大眼可熟悉多了,一定要跟着去指路,正好给这次行动加上了一道保险。邓大眼的牟平县民团组成后,曾来奇山所西边的军营驻地里短暂训练了一个来月,负责训练他们的是刘珍年的军训政务处,给他们训话上课的就有军政处长刘锡九,这人是刘珍年的胞弟,若能绑了他,估摸着那份量就是足足的了!
目标是定了,可他住在哪儿却没个眉目,还是先去营区附近瞧瞧再说。成大午和老蔫带着三泰、满囤、石柱、快手、水根五个,再加上老邱伯和邓大眼儿在东南边上了岸,此处登陆点已经是烟台外围的郊区所在,八个人架起邓大眼儿一路从空旷的耕地中穿过,直奔市区最南端的奇山所。
黎明前深深的墨色中,老邱伯带着成大午和老蔫潜到了奇山所西关外,踅摸了一处空着的民房院落轻手轻脚地翻了进去,爬上屋顶举着望远镜向西关大街路北的军营望去。被高墙圈起来的这一大片营区此刻寂寂无声,只是向南开的大门处两个岗哨拄枪而立还算精神,大门东侧二十丈外有一排二层的小楼,那里还开着一个小门口,也有两个岗哨,邓大眼交待,那里是胶东王刘珍年的司令部……
观察清楚了西关大街上的军营,三人悄悄退回了南郊,收拾一下身上的便衣,把拧好消声器的盒子炮用布条勒在了肋下,外面罩上长褂遮掩,下面的行动有点儿冒险,可成大午和老蔫不想再等了,天亮之后变数太大,牟平民团那里一旦发现出了事儿,又找不见邓大眼,必然会来烟台报告,这么近的距离,快马半个钟点就过来了!大午和老蔫商量过了,干脆咱现在就替他们放笼得了……
兵王小队迅速分成了两组,三泰带着快手、水根在原地看押邓大眼儿,成大午和老蔫带着满囤、石柱绕圈儿奔向了刘珍年的司令部。老邱伯缀在了四人后面,他的任务是等瞧清